家电论坛
标题:
【专家最新研判:#不能把疫情来势汹汹的原因都归结于放开##新冠对精神健康影响或超...
[打印本页]
作者:
首都网警
时间:
2022-12-18 10:33
标题:
【专家最新研判:#不能把疫情来势汹汹的原因都归结于放开##新冠对精神健康影响或超...
12月16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曾光、张伯礼、李侗曾、梁万年等多位大健康领域的著名院士学者、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的权威专家、临床一线医生分享新冠疫情发展趋势、防治方法。
曾光:相信新冠最终都会列入丙类传染病
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表示,流行病学要针对新冠来看的话,它应该是我们前一段定义的新名词,可能很多名词在下一段时间不一定要用了,比如说大数据、时空关联数据、静默,我相信新冠最终都会列入丙类传染病,按照丙类进行监测。那时候我们就侧重于对于整个疾病的监测,对疾病的流行趋势、变异、耐药性进行监测,同时着重抢救危重病人。
曾光:造成疫情来势汹汹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原因都归结于“放开”
曾光表示“放开”不单取决于公共卫生,如果单纯从公共卫生观点来看,我们宁愿把时间再往后拖一下,比如把疫苗接种再加强一些,特别是打第三针的人间隔时间已经很长了,老年人接种率还不够高。但是中央决策是综合考虑,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就业率、国际关系等等,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各方利益。这个平衡点选的还是相对不错的,单从公共卫生方面来看,虽然一些准备没有做的很充分,但是疾病已经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变化,比如说它的感染率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提高的情况下,自然感染传播系数已经到了二十几了,病死率也是低于千分之一,甚至低于万分之一了。从发病来看,我觉得现在是比较好的一个时机。
“二十条”出来以后,为什么还要再进一步呢?如果“二十条”出来我们是小步走,那么“新十条”出来又往前跨了一步,这步跨的幅度也不小,关键这步跨的时候我们不再提动态清零了,这是非常大的变化,这十条里条条都有新意,条条都有更明确的规定,都是向放开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时机选的是比较合适的。
另外现在也确实看到了,现在疫情大幅度的上升,上升速度非常快,甚至出乎一般人的预料,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比如说我们原来认为,疫情按照流感来说,它第一波来的时候不会超过30%,20%都已经不少了,以后第二波、第三波,但是实际上来得气势汹汹。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原因都归结于“放开”,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北方是BF.7,在南方是BA5.1,这些传播率都是最高的。以前传播率已经上升了,加上冬天的气候有利传播,另外还暴露出人群第三针打的时间太长了,抗体水平,现在疫苗靠过去免疫的方式,确实要阻挡疫情传播已经不现实了,所以综合的结果导致疫情大幅度的上升。
很高兴我们出台了很多的应急措施,这些应急措施又是进一步放开了一步,我觉得这种措施是北京市率先提出来的,很明确的提出,根据新冠的特点,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呼吸道传染病来对待。这种情况下病例大量出现、大量居家隔离,可能会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的问题,就提出把预防感染为重点,把预防医疗挤兑为重点,采取了很多措施应对这种情况,这种应对属于是比较及时的。
我也看到,北京的措施正在向全国普及,很多省也提出了相似的对策。我觉得我们的对策,一个是主动放开,第二个是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应急的放开措施,整个形势还是可控的。现在的特点是北方比较严重,根据我得到的信息,京津冀地区疫情感染情况是差不多的,但是它可以从北向南,另外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从东部向西部,有一个蔓延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过去以后,就会进入到春天了,我相信形势可控,形势会越来越好。
梁万年:首轮感染高峰期不同城市要区别来看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从总体来看,国内一些地区的疫情处在上升阶段。任何一个传染病传播的规律,都要经历引入、扩散、上升、高峰、下降5个阶段,现在很多城市,奥密克戎感染已经进入上升期,但有些城市还是扩散期。一般来说,呼吸道的传染病在城市达到峰值要比农村地区更快,从人群来看,活动频繁外出多的人一般是第一波感染人群,相比之下,老年人等出门少的人群要晚一些。
具体几月份达到高峰,不同城市需要区别来看,防控措施、人群免疫水平等都是影响因素。要判断疫情是否到了吃紧阶段,几个参数值得考虑:1.重症的发生情况;2.医疗资源的挤兑情况。
我们现在亟需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群的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病患者;二是相关资源的储备、医疗能力的提升,要坚持分级诊疗、药物有效的供给、公众的健康教育,采取适度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强化病毒变异的检测和相关研究等。
优化调整不是放任不管,适当有序采取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把感染峰值压低到有效控制的阶段。
陆林:新冠对精神健康影响或超1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2020年世卫组织年度报告显示,失眠障碍超过1亿多人,五分之一来自中国。抑郁症带来的伤害已经超过冠心病对人的影响。目前疫情冲击波下,即使阳性变阴性,对于有些人来说,心理冲击也许不会过去。疫情对人类精神健康的影响,保守估计可能达到10年~20年左右。目前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应对这类心理影响。
#新冠对精神健康影响或超十年#
张伯礼:“早阳早好”观点不对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表示,目前疫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应以变应变,我国防控政策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在不断优化调整。奥密克戎病毒感染性强、毒性弱,无症状人群占了三四成,有上呼吸道症状的四五成,重症及后遗症比较少。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短期内感染人数会增加,但整体情况在往好的方向发展。1、2月份高峰过后,到春暖花开时疫情有望进入常态,不会出现大规模感染,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也将逐步不受影响。
目前阶段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早阳早好的观点是不对的,个人防护至关重要。虽然感染后3~6个月再次感染的几率小,但病毒不断在变异,不管是否感染过都应做好防护。建议没有绝对禁忌症的人群及时接种疫苗。
李侗曾:现在医疗挤兑主要体现在发热门诊和急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疫情政策开始调整之后,医疗系统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这个大家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一旦放开,感染人数增加,医疗机构,包括**公共服务的交通运行、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他们被感染的风险比较大。医院里有很多的职工,不仅是医生护士,包括财务、药房、后勤、保洁、行政等都发生了严重的群体感染。但是现在医疗挤兑主要体现在发热门诊、急诊。可能大家更能感受到的是药店,一些镇痛药、感冒药,本来这些非处方药,我们在药店能够购买,不需要去医院,但是因为药店临时的一些供货紧张,只能到发热门诊、急诊去看病,这些地方也成了“重灾区”,很多工作人员被感染。
李侗曾表示,新冠三年给大家好好上了一课,包括我们这些搞传染病的,包括其他的临床医生,比如我们看一个病的严重程度,第一要关注它的致病力,可能体现出来大家最直观的就是病死率,感染这个病的人当中,有多少人会失去生命。后来这个病死率下降了,但是传染性增强了,其实它对社会的威胁仍然非常大。还要考虑到一个死亡率,真正感染的人数如果很多,那么即使致死率很低的一个病,总的死亡人数还是会很多。即使是说只有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是高风险人群,但是一个老龄化社会比较严重的社会,它真正死亡的人数还是会比较高,所以还是要重视。
马冠生:吃好一日三餐就是提升健康水平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表示,营养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大家觉得贵的、品质高的、价值高的大鱼大肉,就是“吃好”。实际上,营养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也是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在这次新冠流行的时候,有些人发病早,有些人发病较晚,人们的症状也不一样,这跟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是密切相关的。吃好能够保证健康,在抗病过程中,它发挥最重要、最基础的作用。到底怎么是“吃好”?
我们提倡平衡膳食、合理膳食的理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第一条就是强调合理膳食,要求我们每天至少吃12种食物,每周吃25种的食物。健康是每天一日三餐逐步吃出来的,如果大吃大喝,带来的就是对健康的损害。我国现在疫情防控逐步放开,接下来可能有人避免不了报复性的大吃大喝,你大吃大喝的同时,你要考虑到怎么维护你的健康。
欢迎光临 家电论坛 (http://bbs.chea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